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2)
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动态 >

全面深化改革与哲学方法论

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党最鲜明的品格。可以说,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十八届三中全会制定了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纲领、任务和路径,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阶段。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不仅需要坚定的信心和勇气,更需要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习近平总书记最近提出学哲学、用哲学,努力掌握中国共产党人的这个看家本领,提高战略思维能力,不断书写改革开放历史新篇章的要求。如何推动干部群众学好哲学、用好哲学,自觉地投身于全面深化改革这场新的伟大革命,是理论工作者应有的使命和责任。   
一、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提升全面深化改革的自觉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上是实践哲学,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范畴,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我们不会忘记,三十多年前,实践是检验真理标准的大讨论把人们从“左”的思想禁锢下解放出来,从“文革”迷思转向正视中国经济濒临崩溃边沿的现实,从而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今天,我们要在新形势下推进现代化建设,仍然要坚持实践观点、实践标准,在摸着石头过河中不断进行理论概括,不断解放思想。   
    面向实践就要增强时代意识。把握时代潮流是战略决策的前提。以国际金融危机为标志,全球化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一方面,西方在经历了金融危机、欧债危机后元气大伤,尚处于弱复苏状态,而中国等新兴经济体迅速崛起,产业、政治、文化和科技力量的再平衡在所难免;另一方面,世界范围的民主化、市场化、信息化、贸易自由化步伐加快,开放发展、科学发展、竞合发展是时代大势。在这个大变革、大调整、大转型的时代,如何加快改革,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提升国家综合竞争力的必然要求。   
    面向实践就要增强问题意识。问题是时代的呼声。35年来,我们用改革的办法解决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一系列问题,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然而实践无止境,时代在前进,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产生了。当前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产能过剩问题、利益分化问题、生态恶化问题、腐败问题等发展起来后的问题并不见得少,这些现象暴露了体制上和结构上的深层次的矛盾和症结,提出了深化改革的要求。要完成全面深化改革的使命,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抓住关键问题进行思考和破解,着力推动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可以说,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  
    面向实践就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恢复了实事求是的精神,才有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思想解放,才有邓小平南方谈话带来的思想解放,改革实践的深入与思想解放的深入水乳交融,浑然一体。全面深化改革与以前改革不同处在于不仅要释放社会活力,而且要对利益格局再调整,不仅要冲破传统思想观念的障碍,而且要突破制度和利益固化的藩篱,思想障碍和社会阻力往往不是来自体制外而是来自体制内,这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壮士断腕式的自我革命。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关于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论断,是总结实践经验基础上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主题的再深化,是具有全局和深远意义的理论创新和战略创新,而贯彻落实这个要求则要在大胆"闯"、勇于"试"的基础上推动体制和机制的综合创新,推动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交往方式、发展方式、管理方式的重大转型。因此,全面深化改革成功与否取决于有没有深刻的思想革命,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必然是思想解放的伟大进程。  
二、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规律性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就是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事物的本质和联系及其运动变化一般规律的科学,是我们共产党人观察分析处理一切问题的思想方法。恩格斯深刻提出,“蔑视辩证法是不能不受惩罚的”,我国革命、建设实践中的重大挫折和失败,都是由于违背辩证法、违反规律而导致的。辩证法本质上不仅是革命的、批判的,而且是构建性、建设性的,按规律办事,就是不但要按规律打破旧世界,而且要按规律建设一个新世界。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就是探索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全面深化改革是前所未有的艰巨的革命和建设过程,更要尊重辩证法,把握客观规律,稳步有序推进。   
    学习运用辩证法,最重要的是掌握矛盾分析方法。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掌握了矛盾分析方法,也就掌握了辩证法。在深化改革实践中,首先要把握社会基本矛盾,使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与适应,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总根据;其次要把握主要矛盾,社会主义社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生产力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矛盾,因而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在经济体制改革中,政府与市场是主要矛盾,要以此作为改革的突破口;再次要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如在效率与公平的矛盾中,公平已成为主要方面,要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作为改革着力点。  
    学习运用辩证法,还要掌握系统分析方法。辩证法把世界看作是各种矛盾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整体。辩证法既要讲矛盾观,还要讲系统观,它把矛盾置于系统的普遍联系之中,强调整体大于部分,系统整体的质决定部分的质。任何事物都是多种多样关系的总和,任何事物都互为中介相互联结。马克思把人类社会看作是一个活的有机体,是一个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主体与社会客体等矛盾要素互动互生的复杂系统,把社会历史看作是一个由不同动机的人们所创造的合力交互作用过程,体现了辩证法的整体性、互动性、过程性原则。全面深化改革的复杂性,不仅在于它是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文明体制五位一体的统一性,而且在于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联性,在于人们各种利益、价值取向的多元性,在于中央和地方、城市和农村、宏观战略和具体政策以及各部门之间改革的协同性,因此,只有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才能正确处理各类社会矛盾,才能形成改革的整体合力,才能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取得实效,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促进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全面深化改革是要解决我们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仅仅依靠单个领域、单个层次的改革难以奏效,必须加强顶层设计、整体谋划,增强各项改革的关联性、系统性、协同性。  
三、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增进全面深化改革的主体性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华,它在思想史上破天荒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破天荒地提出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根本动力、主体的观点,从而成为无产阶段和人民大众争取自身解放、实现人类解放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要取得全面深化改革的成功,必须贯彻人民主体观。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以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作为制定改革决策的根本依据,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改革发展的出发点。在改革分配制度、调整利益结构的过程中,要坚持民生底线思维,让政策调整的天平向大多数人民利益倾斜,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把群众路线、群众观点贯彻到改革的全过程和各个方面,让人民主体从执政理念转化为现实的制度安排。   
    要实现改革的目标,必须坚持人的全面发展观。马克思认为,未来社会是人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前提。改革的本质就是充分激发广大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达到解放、发展生产力与解放、发展人的一致性。 在当代全球化和个体化互动互生的大趋势下,我们的社会管理改革和城镇化改革要勇于打破思维和体制障碍,进一步激发社会活力,促进人在不同地域、群体、体制间的公平流动,促进每个人的能力和个性的自由发展,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一切人才都拥有施展聪明才智的广阔天地,如是,我们的改革就如大江东去,必将冲破一切险滩困境,到达胜利的彼岸。
(作者:广东省政协文化和文史委主任、广东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研究会会长、省社科联研究员  田丰) 

上一篇:关于评选广东省第二届优秀社会科学家的通知
下一篇:最后一页